CONCEPT

構思與策畫 / 鄭淑麗
製作團隊/蔡宏賢、蔣孟涵、陳品伊、蔡奇宏、謝澤旻、陳美璇
我們所熟悉的實驗室

- 實驗室(laboratory)一詞在拉丁文中為「laborare」,是一個使用設備、程式碼、程式編寫和進行實驗的場所。在媒體藝術領域中,我們有許多實驗室的化身,包括軟體、硬體、乾的、濕的、未來或後未來的實驗場域。我們尋求各種形式的合作,例如藝術家與科學家、駭客與合謀者,焊接工及擁權者。

而我們所不熟悉的實驗室

- 是一個可被啟動的中介空間,不遵循二進制碼,穿梭在內與外、人與非人、自然與非自然、地上與地下之間。當我們在內與外之中的未知領域進行田野調查、追蹤野物、涉險渡水、破冰前行、培養微生物、醞釀混亂、與人同行、與人交談時,我們的實驗室即無法以全球定位系統(GPS)進行導航和定位。

「Lab Kill Lab」計畫提出了一個實驗室概念,讓一個定義明確的實驗室可隨時間推展而進行更新、取代、替換、再生和隱退。「Lab Kill Lab」以為期七天的工作站陣營形式,集結不尋同的藝術家, 並結合當地深耕的運動者、文化工作者、科學實驗室和農業生物實驗室等進行集體合作。透過跨領域合作,「Lab Kill Lab」可瞬失、也可持久,以其持續突變與永未完成狀態,進行概念、提案或計畫的播種、孵化以及孕育。

「Lab Kill Lab」認同以下計畫發起者:

  • 奧地利媒體評論家策展人阿爾敏‧麥多士(Armin MEDOSCH)與拉脫維亞RiXC新媒體文化中心的羅莎‧史密特(Rasa SMITE)及萊提斯‧史密茨(Raitis SMITS)共同發起的「FIELDS」展覽計畫,呈現對藝術更新再生和轉化的模式之研究。
  • 芬蘭SOLU/生物藝術協會發起的「FIELD NOTES」,其在芬蘭拉普蘭區(Lapland)的奇爾比斯亞爾維生物研究站(the Kilpisjärvi Biological Station)進行藝術與科學田野實驗。
  • 派德羅‧索樂(Pedro SOLER)於奧地利林茲獨立藝術空間Stadtwerkstatt的 STWST48x5 (2019) 提出「未完成實驗室」(Unfinished Lab)。
  • 「Art Kill Art」是一個巴黎/柏林藝術家的音樂品牌,推廣具實驗性的音像與聲音藝術,並探索不同媒體的素質、複雜性和可能侷限。

計畫內容:

本計畫包含五個不同主題之工作站,每個工作站將邀集核心藝術家與參與者,並針對各自主題發展探索。五個工作站分別為:
(1)植托邦 (2)自助飲水站 (3)岔派樂基因 (4)米學院之米蟲革命 (5)科技妄想。
活動為期七天,包含田野現場及實驗室作業,並針對工作展主題辦理回應講座及集體表演。
鄭淑麗為藝術家及電影導演,其作品試圖重新定義性別、類型及體制. 她被認為是網路藝術先驅,作品〈布蘭登〉(BRANDON, 1998-99)為美國紐約古根漢美術館首件委託創作及收藏之網路藝術作品。鄭淑麗在1990年代佔據網路空間為家,現則退居「後網路崩壞年代」自組「生物網」環區,其創作實踐皆緊扣社會性介面, 以開放網絡邀請大眾干預。2019年,她以複合媒材裝置作品〈3x3x6〉代表台灣參與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2020年,她獲得了美國古根漢獎學金以製作她正在發展為病毒另類實境科幻的電影《UKI》 http://mauvaiscontact.info